SpaceX的“星舰”在今年8月取得了重大突破,继连续三次试飞失败后,第十次试飞终于取得圆满成功。上一次取得圆满成功低息配资推荐网,还是2024年10月进行的第5次试飞任务。
第十次试飞任务中,超重型助推器在着陆阶段,通过主动关闭一台关键“猛禽”发动机,验证了备用发动机接管着陆燃烧的冗余设计;星舰飞船则飞抵约20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,首次在太空完成了8颗模拟星链卫星的部署演练,同时成功进行了太空发动机再点火测试。任务结束后,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受控,先后成功溅落在预定海域,平稳地实现了海面软着陆。
第十次试飞任务的圆满成功,意味着星舰已经可以作为一次性火箭使用,用来大批量发射星链卫星或者将其他大宗货物运往近地轨道。第十次试飞任务的成功,也意味着第2代星舰的设计已经趋于完善,年底或许就有可能进行第3代星舰的试飞。
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太空运载工具,星舰采用了“一级火箭加二级飞船”的创新模式,有别于传统的运载火箭。并且,星舰研发中采取了激进的快速迭代策略,允许跳过部分地面测试直接进行飞行验证。
SpaceX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星舰一二级的完全回收,即助推器和飞船均能重复使用。此前,助推器已多次成功实现“发射塔机械臂捕获”回收,但飞船至今仍未完成这类方案的回收,仅成功实现海面平稳软着陆。如果SpaceX能够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实现飞船的“发射塔机械臂捕获”回收,那最快有望在2025年底前实现星舰一二级的完全回收。
这一目标若达成,将比猎鹰9号火箭更具颠覆性,将彻底改写太空运输的成本结构,为月球基地建设和火星殖民提供基础支撑。那将标志着人类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。并且世界上的其他航天国家也可以摸着星舰的发展方向过河,少走很多弯路。
星舰不仅能进一步降低星链组网成本、加快组网速度,还承载着美国载人重返月球的梦想以及马斯克的火星梦!根据NASA的“阿尔忒弥斯3号”计划,星舰将被改造为载人登月舱(HLS),承担从月球轨道到月面的运输任务。并且,根据NASA与SpaceX的合同,星舰需在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前完成至少一次无人登月演示。
星舰第十次试飞的成功确实大幅提升了美国2027年载人登月的可行性。其助推器回收、发动机冗余设计和卫星部署能力的突破,已解决了部分核心问题。可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,星舰距离实现载人及载人登月,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,需要完成包括在轨燃料加注、月面着陆的精准控制、航天员生存系统的可靠性等多项关键技术验证。然而,目前星舰的设计尚未完全满足这些要求。
星舰目前虽然已经可以当做一次性火箭将载荷送入太空,但尚未实现完全回收,并且安全性和可靠性仍然不足,还无法用来载人。而要解决这些问题,实现完全回收,让在轨燃料加注工程化落地,完成载人系统的适航认证,仍需至少12-18个月的验证周期。这意味着,即使一切顺利,星舰最早也要到2026年下半年才能进入载人任务阶段,留给2027年登月的时间窗口已非常狭窄。
若星舰在后续试飞中再次出现重大事故,2027年登月的目标可能被迫推迟至2028年甚至更晚。尽管为对冲星舰可能的延迟,NASA已启动备选方案,但其他备选方案短期内也难以实现。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